展览

返回



日落将至

BAD NEW DAYS AHEAD



2017.12.30 - 2018.2.10

Opening  2017.12.30 16:00



策展人:馨逸、李壳、李泊岩

艺术家:范西、高宇、胡泰、蒋竹韵、

李亭葳、毛存明、耶

艺术总监:唐昕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艺术一号院B2

星期二至星期六 10:30 - 17:30

 

冬至刚过生活于北半球的人,一年中最漫的黑夜已告。而一年来连续不断的地区冲突乃至争、不可期的自然或人、令人不安的各公共危机和事件人很然的松迎向未来。昼夜的交替、季轮转岁时的循……些看似最固和基本的律,似乎已被一种无休止的加速和无规则变动来的噪声淹没。我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迎面遭遇,后者不再能提供步主许诺,也耗尽了乐观遗产。在满风险刻,既有的想象和经验似乎陷入了无力的困和不安。一方面意味着我的身体和心灵正在经历底、更烈的剥削与耗,另一方面,度与加速的域也打开了通向新的感知模式、史意、感性和美学的大,在它背后,一种新的主体性呼之欲出。而日落将至本展的主,用明暗交替一刻既模糊又烈的像,示了某种界状的到来。

 

如果将今天以展览为代表的艺术-机制,比作在特定域下行的由特定规则和内部力所决定与制的游,那么展日落将至则试图个体的合与商,在重重现实和各种外部条件的限制下展开一次测试。既然去的一切已不再能生未来的允,朝向明天的愿景已无法作共同行的基,而一种新的美学-政治方案在到来的程之中。那么,不妨将三位共同工作的策展人,每一位参展的艺术家,他现实条件乃至具体情境中完成的作品生其中所形成的各种临时性合作关系,以及作为这些关系域的展……都作为这次展的重要实验对象。通建立一个临时性、想像性和实验性的合作机构,策展人和艺术家得以重新定各自的位置和潜能。他图摆脱往常的作模式,当下与未来行一次即的回与想象,一次朝向逃逸线行,一次结论明。在个意上,日落将至然不是末日言,相反,它通各种反身性的践,揭示出我共同而日常的耗、重复和疲,也提示出生而人的孤独、焦及短欢乐

 

日落将至,在我共同生活的大地上。






有一个蓝色入口我从不知道

艺术家:李一龙、刘符洁、范西、妮缪、娜布其

策展人:坤劼

时间:2017.12.23-2018.3.23

开幕:2017.12.23  15:00
地址:北京通州小堡69艺术区临中坝河



七木空间将于
20171223日呈现群展“有一个蓝色入口我从不知道”,五位艺术家李一龙、刘符洁、范西、妮缪、娜布其,在策展人韦坤劼设定的苛刻条件下各自完成一件新作,并互相链结。
 

在这个展览中,至少有两层小实验。

第一层:想要实验文字、听觉和视觉艺术之间是如何在互相影响中成型的。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各自作为一种语言,是一套跟文字系统完全不同的语言模式,这几者在被迫集中面对面的时候,其中细微的互相转化、摒弃、抵消、反抗,是否存在?这个存在有多大程度的说服力?


第二层:想强调艺术家作为个体的转化特征和接收能力。策展人在五位艺术家之间设定了一个单向规则,作品的流向是李一龙——刘符洁——范西——妮缪——娜布其。后者以前者的创作为出发点/背书/灵感进行新的创作,这是类似击鼓传花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传递,因此整个展览不仅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述,它更是一个叠加,几组作品所展示出的是其中的动态,展览本身就是一道轨迹。


每一个艺术家都从前一个艺术家的思考里取了一点碎片,作为链条的第一个艺术家李一龙则是从策展人那里接收到一首诗。策展人使用读的方式(发出声音)给李一龙发出第一个线索。这也引出本次展览标题(有一个蓝色入口我从不知道)的来源——它是这首诗的名字,整首诗所描述的正是“文字”本身,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之一,当它变化为其他形态时,改变了信息的接收和发射方式,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文字”因而成为贯穿整个展览的线索,也成为展览的起源。


“文字”一方面既是本次展览探讨的核心,同时也是本次展览的“表象”:它引出其它种类的创作形态和新问题,并成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阐释的对象;它将与其它的创作类型一起,作为不同的语言手段,展示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理解、较劲、成就甚至抵触的过程。

“有一个蓝色入口我从不知道”注定是一个惊险的展览,它从一开始,就打算由表意的状态进入表义的时态中——对于所有创作形式来说,对意味、形态、情绪、状况进行表达可能更加容易蓬松柔软,而进入真义的里层时,则难免坚硬,它并不会看起来浪漫,也不自顾多情,它得像公式一样存在,它要对应逻辑。


这次试验试图在感受和情绪表达外,进一步来探讨语言的底层逻辑。未曾意识到的逻辑正漂浮在模糊性与多义性中,作为艺术家应该对此格外敏感。在冗长而笔直的无聊常识外可能有险情,也可能有新入口。



 





参展艺术家:陈维,陈晓峰,范西,李昶,蒋志,Kobie Nel,齐亚菲,张文心

策展人:李贝壳

监制:田恺

开幕:2017年10月28日 16:30

展期:2017.10.28 -2017.12.10

地点:鸿坤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42号院)


W.J.T.  米切尔在《风景与权力》中将绘画中的“风景”视为动词,改变了风景通常作为被观看的对象,而将其变成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发展过程。在摄影中,场景代替了风景,既包含室内也包含室外,既可真实亦可虚构,艺术家将“置景”作为一种构建空间的方式。因此置景在此处享有更大的主观性与权力。自摄影不再仅仅作为纪实的功用之后,艺术家在照片中便具有了如同导演般的权力,他们既可以改编旧的故事,也可以创造新的现实。


此次展览中的当代影像艺术结合了置景以及摄影技术,它们是人工巧思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在宏大叙事被抛弃之后,空间与时间也开始被艺术家更加肆意地打破,微小或宏大、过去或将来在影像的世界里都可以被操纵。当城市成为一个被过度使用并且由人工制品构成的场所,人们便开始在其中制造对生存空间的种种幻觉和想象。以照片、影像呈现出的现实中是否存在真正的栖居,我们仿佛可以从一种集体性的娱乐中找到答案。被影像与人造景观淹没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如同身处一个巨大的俱乐部。在将来,由虚拟景观制造出的城市留下的将是越来越脆弱的人为意志。


展览将利用美术馆上下两层的空间,以摄影和影像作品构建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场景,而艺术家则作为置景者,将呈现出他们眼中的当代城市、空地、房间、犯罪现场、以及对我们未来栖居之所的想象。   





研究所将呈范西个人目《 · 动词》。在次芝麻空的展中,范西尝试模糊作品与展示空的界限,抛开作品感力与既定的体方式;试图捕捉人与时间,空,材料以及像之不断化、消失的关系。里既是域也是像,关着所有化着的动态的关系。  

 

在范西的作品尤其是《All Beings》中,光灯好比人身体延伸出的,在肉眼可之外捕捉时间和物体的器官。它所制造的划痕、流、反射、曝光度,像一系列不安因素撕裂藏在黑暗中的不明物,找一个跨越时间秩序与表象叙事的入口,入表面以下的域。是一种介于敏和暴力之的控制。在一次的展中,范西延光的操控并将其运用在空之中,这样理像是对现代照相技的外化,把光线成像的重要因素,引着空。因此,展仅仅是在呈现图像,也是一次像生成的程, 由人和光在空中的介入而生。像不再被理解一种复制现实的媒介。它们变成了承载变化的域,需要通线的作用放其生命力。


时间

2017.10.8 - 2017.10.18

开幕 108日 下午530

 

地点

研究所 @芝麻空

北京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院内 
范西「间离」I 巴黎驻留计划 I DawanArt
2016.2.10-2017.3.10

范西曾经的专业是雕塑。多年的学院派写实主义造型训练,让她彻底厌倦了隐藏在虚假的“写实”背后的主观性。如同一个激进的逆转,她选择了摄影,因摄影本身固有的客观性,更因摄影师与对象之间更为平等的关系。不仅如此,她始终在制造着一种间离效果,无论是以蚀损影像的技术手段、还是以奇异的场景。为了避免观众将过分的情感投入到虚幻的影像中,艺术家通过转变视角、设置障碍、重组结构,促使观看变为观察,暗示成为探讨。范西的作品让图像跳出取景框和镜框,使我们对摄影的接受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看,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回应。



还原的象
艺术家:范西
开幕:2016.11.26 16:00
展期:2016.11.26 - 2017.01.01
 
杨画廊将于2016年11月26日开启范西的首个大型个展“还原的象”,展览中呈现的是艺术家贯穿始终对人跟物的关注,以及对图像与对象关系表达的转变—在人意识里、在媒介中,图像是如何被想象跟显现的。展览持续到2017年1月1日。

当人类的生活、工作被电脑、网络化之后,最明显的是改变了我们阅读、沟通与表达的方式,很多能量都集中在用图像替代传统的语言交流。同时,人工智能制造和提供给适应的人群以生理和技术环境,尤其反映在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阅读的抵触,以及利用图像传播与消费的直截了当之中。“读图时代”的呼啸而来,使我们已经不再单一地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或从图像中寻找多重现实,而是面对、判断和处理被多重现实入侵的海量的图像。作为摄影,已经化身为随身的手机、轻巧的微单等数码设备,对身边事物的随手记录与传播已然成为一种社会上的普遍行为,人们乐于拍摄和被拍摄,对唯美的热衷成为个人自恋的真实写照。因此,“读图时代”的摄影普及、泛滥与消费,造成的全民狂欢已经终结了摄影艺术的“英雄时代”,导致了摄影艺术家在影像的汪洋中涉渡和求生。

范西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2011年她的创作手段开始由雕塑转为摄影和视频。本次展览挑选了艺术家自2011年至2016年为止的部分摄影作品展示,约上百件,主要分四个线索:“时长”、“树”、“还原的象”、“All Beings”。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范西与摄影的相互选择,是关乎于自我的认知与觉知。光影消失了,而我还在!



2016.08.07 - 2016.09.01

开幕时间: 2016-08-07

艺术家: aaajiao徐文恺,丁世伟,董大为,范西,高入云,孔令楠,厉槟源,林科,陆扬, ,温凌,UFO(吴珏辉、饶广禛、王志昂、尹曾惠子)+冯昊,闫冰,曾宏,詹翀,张新军 ,张永基,郑江

 

在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链条中诞生,在混沌和秩序的交替中,进行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能 量转换。这说的是宇宙,也是我们自己。我们生活在时空中,每个人又是一个小宇宙。内宇宙群展分三小部分,一是物与宇宙、二是生命体验、三是归宿描述,展览是有 限探索中的临时节点。




:荷Foam影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

协办:品

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迟鹏、封岩、范西、荣荣/映里、王宁德、庄

开幕式:2015115

展期:2015116-2016117

地点:荷Foam影美术馆

览总监Marcel Feil

策展人:博一、刘、王

1、中国在“读图时代”的全民狂与自媒体的起,终结影的“英雄代”。艺术家不再是普米修斯和堂吉德,他只是影像泛中的泅渡者。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失衡,艺术边界的模糊与交融,以及错综,不断超越经验与想象之外的现实让摄艺术家意到,影不是如何面世界,而是如何回自身——影,最是解决自我的问题纠结在个人秘的内心,也触在混现实中。我共同有多少世界,也就共同有多少问题。然而,我可能是在彼此不知情中向着同一个目的地涉渡,追着那个可能狂喜,也可能的答案。答案常常出人意表,而提出的问题更加耐人味。次有关的中国影展,我了中国6位不同代的,活艺术家,他用不同于传统,而又具有中国文化境的新视觉,展示了中国现实和自我的问题

2影以“真”的画面将之化者的对视。碎片式的像看似散乱无序,但当代社会之种种乱象,使生存境的动荡不安,并以蔽的情人心之,在此都有所反映,成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真反射。现实总是歧路横,影却在其游刃有余。它逼那些裸露的口,定格那些忽的人生,放大那些熟无睹的荒……在镜头面前,现实纤毕现;同时摄影重组现实,由此生另一个可视觉。在中国,像成为历史的见证,有两:一是证实;另一个是证伪。当人纪实摄影的力量:看啊,多么真!其纪实摄影的力量并不在此———它的意在于,使人在自以是的状中突然发现,自己距离真是多么遥次展或以合各种材料所得的丰富的肌理效果来化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某种特色,同也突出了传统文化在材料运用中的新意趣。像,用尽可能简单的画面,不存在来暗示事物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或刷新了荷兰观中国的视觉经验出有关形象生的新的想象空。人经习惯照片来直接取信息,甚至已不会多思考照片的内容,些照片却人想象曾迹和子。所以从点来,我从未不认识,只是认识的程度有所不同了。


艺术家:范西、刘符洁、娜布其

开幕酒会:201410 25日(周六)下午3

展览时间:20141025日—1121

展览地点:星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村55号七棵树创意园C5

空间,作为极重要的因素,体现在《黑侏儒/上》的展览中,对内部空间的利用甚至破坏,给星空间在七九八最后一次展览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范西的摄影作品也脱离了墙面,处于空间之中,从而产生了一种剧场式的全景呈现。在《黑侏儒/下》中,她的肖像摄影又安静的回到了墙面,致使摄影本身的内在力量发挥作用。与上一次展览剧场式的私密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此次,空旷的场地之内观众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和图片中的私密感,现实空间被心理空间所挤压的几乎消失于无。范西此次展出的系列肖像作品《正面》,于2011年开始创作至今,模特大多是她不熟知的人。她通过相机和模特进行交流,把复杂的感情隐藏在朴素的照片和被拍摄者平静的身体里面,却闪现着令人无法忽视的关爱和被深埋的沉重言语。拍摄者和被摄者,在相机镜头朝向模特的时刻成为一体,她们的身份进行着互换,她即是她们,她们即是她,这种感同身受使得每一张肖像都成为了艺术家本人的自拍像。

   刘符洁新的作品在试图探讨雕塑的观看,以及对于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之间的感知差别,即在雕塑摄影和真实雕塑之间的真空地带——当我们看到一张拍摄雕塑的图片时,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是一件雕塑还是一张图片?是触手可及的空间和体积,还是摄影所带来的迷人光线和阴影?亦或是两者皆有?对于雕塑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摄影所带来的“圈套”,体积和空间转变成了稀薄纸张上黑白灰的色块分布,当眼睛在强迫大脑使这些色块还原为真实的三维空间的时候,身体却在抗拒——透视真的可以替代物体的实际存在吗?平面和立体之间的矛盾会出现在观看中,而矛盾的呈现也恰恰正是作品的特殊之处,所以,是观看者的矛盾,同样也是艺术家自己的。

 娜布其对于雕塑的理解更多的来源于身体以及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感。对她来说,物质和物体的概念很重要,与画面所带来的异度空间不同,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是极为真实和不可替代的,并且以身体的感知作为基础。在这次展览中,她新的雕塑/装置作品《物体 No.3》,使日常的普通物品具有了非日常的感知。同时,由于运动的加入,使时间的流动性成为了雕塑的一个部分——静止的雕塑消失了,只剩下无数的凝视片段;但如果把时间理解为平面的而非线性的,这件运动着的雕塑反而具有了永恒感,在时间的平面之内,每一个瞬间都定格为永恒,就像无数的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定格一样,因为时间对于所有物体来说,都是平等的。




 

参展艺术家:范西、娜布其、刘符洁

展览时间:2013627日—725

开幕酒会:2013627日下午3

展览地点:星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七九八艺术区东街

“黑侏儒”这个词源自于沃尔特·司各特(Scott Walter)一部非著名小说的题目,在三位参展艺术家看来,选择这个题目并不是源自于它的哥特式特征,而是因为它代表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境况。当去除了带有装饰感的外表和修辞,真相赤裸的摊开在眼前,也许是丑陋的和不堪的,却带有沉重的生命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并不因为弱小和容易被忽视而消失,反而因为去除了表象和具有某种独立的尊严感而变的愈发强大。真实性本身便具有绝对的残酷感,就像黑侏儒这个词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迫使人直视生命的真相。她们在各自的情绪中找到了相关的映射,这些情绪复杂、深邃、幽暗不清,并且被发散出各自不同的语境与指涉。